《望江南》
(唐)温庭筠
梳洗罢,
独倚望江楼。
过尽千帆皆不是,
斜晖脉脉水悠悠。
肠断白蘋洲。
注释:
⑴望江南:又名“梦江南”“忆江南”,原唐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牌名。段安节《乐府杂录》:“《望江南》始自朱崖李太尉(德裕)镇浙日,为亡妓谢秋娘所撰,本名“谢秋娘”,后改此名。”《金奁集》入“南吕宫”。小令,单调二十七字,三平韵。
⑵梳洗:梳头、洗脸、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。
⑶独:独自,单一。望江楼:楼名,因临江而得名。
⑷千帆:上千只帆船。帆: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,又作船的代名词。皆:副词,都。
⑸斜晖:日落前的日光。晖:阳光。脉脉:含情凝视,情意绵绵的样子。这里形容阳光微弱。《古诗十九首》有“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”。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。
⑹肠断:形容极度悲伤愁苦。白蘋(pín):水中浮草,色白。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。洲:水中的陆地。
我们今天分享温庭筠的《望江南.梳洗罢》,“梳洗罢,独倚望江楼。过尽千帆皆不是,斜晖脉脉水悠悠。肠断白蘋洲。”
宋词是一朵美丽的情花,因为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各种形式中间,只有词这种精致的文学形式是集中表现女性的柔美的,因此了宋词是女性精神生活一幅长卷,它展现了女性的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,是女性情思的一种文学载体,宋词作为女性精神生活的一种文学载体,它有两种呈现方式,第一直接由女性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,比如说象李清照、朱淑真这些女词人。当然条件是有的,条件就是女性自身具有填词的文学修养。第二,是男性作家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的作品,这类作品的数量庞大,多数宋词都是以这种方式书写女性的。 温庭筠的这首词是如此,而且具有开创性,宋词最基本内容是写女性的精神生活,这是宋词在今天仍然广受女性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。我们这套精品节目中百分之六十多的听众是女性,证明了宋词在当代社会的魅力。
温庭筠的《望江南》,是用文字画出的一幅女子盼归图。这首小令一开篇,就通过两个动作,这两个动作一个是梳洗,一个是“独倚望江楼”,这两个动作写出了一位被相思困扰的女子。梳洗这两个字啊,首先是点名了时间——早晨呐,因为早晨起来要梳洗,同时也点名了主人公的身份——是女性,“罢”是完、是结束,“梳洗罢”三个字合在一起,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心情急切,早晨起床刚刚梳洗完毕,立即登楼眺望。那么眺望的人一定是女人吗?肯定是。因为“梳洗罢”这三个字啊,写出来了这个主人公早上起来的第一个动作,男人没有必要专写梳洗,何况男人的世界在外面,女人的世界在家里,男人在外边或者为官、或者经商、或者游学。家中的盼归者绝大多数是女性。“独倚望江楼”这五个字,写女主人独自一人凭栏眺望,专注地望着江面,迫不及待的心情跃然纸上。至于吃早饭了吗?词中没有写,可能吃了,可能没有吃,总之是没有写。“望江楼”了,“望江楼”是女主人眺望心上人的地点。“望江楼”的“望”是贯穿全篇的中心词,这首词从开篇到结尾都是围绕着这个“望”字来展开的。从早上起床的登楼,一直到太阳落下看不见江上的行船为止,都是在“望”,但这里还有两个问题,第一,这个女子是什么身份?第二,她在望谁?望的是情人还是自己的先生,词中也没有写,但是这两种可能性都有,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,女主人的身份和她望谁关系非常密切。
“望江楼”了,既点明了地点,同时也点明了她要等的人是乘舟而来的,所以开篇的“梳洗罢,独倚望江楼”二句写出了一位女子早上一起床独自登楼眺望的极其专注的神态,那么她等到了吗?可惜的是“过尽千帆皆不是”啊!“帆”带指船,“千帆”不是实指,而是指从望江楼上看到的经过望江楼前的众多的船,“过尽”两个字,写尽了女主人公的等待和失望。你可以想见,每当天边出现一艘船,他都十分期待,渴盼它就是自己等待的那条船,可是这一艘不是,下一艘也不是,整个上午过的都不是,整个下午过得也不是,一天过完了,仍然没有等到自己的心上人,这才叫“过尽千帆皆不是”。
“斜晖”是斜阳,“脉脉”了是指“默默的用眼神或者用行动来表达情意”,“水悠悠”是形容那个连绵不绝的江水。这一句啊,就是“斜晖脉脉水悠悠”这一句,它写什么了?它写只有夕阳脉脉含情啊,因为斜晖指的是夕阳啊,这个光线已经斜了,当然是指的将要落山的太阳。在落日的余晖中,夕阳了,注视着滔滔不绝地流过望江楼的江水。可以说夕阳有情,女主人也有情,只有谁无情呢?无情的只有那个心上人。难道说女主人一年到头天天在望江楼上等待吗?应该不是。她之所以一整天呆在望江楼上守着候着,大概有这么三种原因,或者事前有约,约期将近了,或者有人捎信了近日即回,或者每年这个时候她的心上人都会来,因此她才会从早到晚等候在望江楼上,但是不管三种情况的哪一种情况,一定有某种诱因,激发了女主人强烈的盼归之情。
既然日复一日的等待,女主人公是如此希望心上人早日归来,等候的结果竟然“肠断白蘋洲”大大超出了女主人的心理承受,“肠断”了是极度悲伤、愁肠寸断,“白蘋洲”是个地点,“洲”是指江河岸边可以住人的地方都叫做洲,“白蘋洲”指开满白色蘋花的洲。唐代诗人顾况的《白蘋洲送客》(莫信梅花发,由来谩报春。不才充野客,扶病送朝臣阙下摇青珮,洲边采白蘋。临流不痛饮,鸥鸟也欺人。),诗僧皎然的《白蘋洲送洛阳李丞使还》,好多唐诗直接在诗的题目上把送别的地点写成白蘋洲,可见“白蘋洲”是泛指,而不是特指。“白蘋洲”是诗词中间最常见的一个水路送别之地,也就是在唐宋诗词中间把水路的送别之地统称为“白蘋洲”。这首词了,以“肠断白蘋洲”收结,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虑、不安、相思等非常复杂的感情,而且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当年白蘋洲分手开始的,所以“肠断白蘋洲”并不是指的是今天啊,而是指当年白蘋洲分手时就已经有了这种肝肠寸断的痛苦,而且一直持续到今天。这种情况说明了女主人的感情专注,也说明了她肝肠寸断的原因,是别离的时间太久了。
温庭筠这首小令明白易懂,听众一听就明白,这叫什么?这叫白描。这种风格叫“清朗疏淡”,什么叫“清朗疏淡”?简单来说就是全词的意象非常简洁。即使如此,大家也会听出来温庭筠的词用字非常讲究,表达的感情非常深厚,这叫字浅情深,但是这并不是温词的主导风格。温庭筠的祖上还是唐代初年的宰相温彦博,但是到她这一代家族没落了,温庭筠本人在文学史名气很大,他的诗和晚唐李商隐齐名,并称“温李”,他的词和韦庄齐名,并称“温韦”,他的骈文和李商隐、段成式齐名,号称“三十六体”,那么为什么叫“三十六体”呢?是因为李商隐、段成式三个人的排行都是十二。换句话说,李商隐叫“李十二”,段成式叫“段十二”,温庭筠叫“温十二”,合起来是三十六。这个“十二”是什么呢?“十二”就是唐人的“行第”,有一个专有称呼就“行第”。“行第”怎么算呢?“行第”在唐代是以曾祖辈以下的高祖、祖父、父亲、自己,这四代人的男性兄弟按照年龄的排行计算的,这就是“三十六体”的由来。你可以看出来温庭筠诗、词、骈文样样俱精,温庭筠使词这种文体由“民间词”转为“文人词”的关键人物,这就是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了。他是民间词到文人词转换的一个关键人物。
我们今天看的《花间集》收录他六十六阙词,所以他被称为“花间鼻祖”。温庭筠的词辞藻艳丽、词风婉丽、情致含蕴,存词的总量达到三百一十首之多,是今天我们知道的存词最多的唐代词人,也是我们讲宋词最绕不开的重要作家。温庭筠的词主要写女性,这对后世宋词的影响极大。宋词我们之所以称它为最具情丝的花,温庭筠功不可没。
温庭筠属于才思敏捷的词人,据笔记《北梦琐言》记载,记载他什么呢?记载他“八叉手”而成八韵,什么叫“八叉手”,“叉手”就是拱手啊,八叉手就是拱手了八次。八次拱手形容时间很短,就是写成一篇八韵的律诗,所以他的绰号是“八叉手”,或者叫“温八叉”。
温庭筠才思敏捷,但是为人那就有点不拘小节,他能在科举考试的考场上,能在严密的监考之下,自己答完题还能帮助左右的一些考生,所以被人举报而没有录取,事后只给他一个很低的官——“县尉”。后来温庭筠当了“国子助教”主持科考,秉公办事,把所有应试的诗文公布于众,请求监督,杜绝科考舞弊,结果得罪了权贵。再加上科考文章有抨击时政的文字,更为权贵忌恨,最终这些权贵们联手把温庭筠贬到方城尉。温庭筠就死于这一次的遭贬,死的时候仅仅55岁。
最后,我们重温一下温庭筠的《望江南.梳洗罢》,“梳洗罢,独倚望江楼。过尽千帆皆不是,斜晖脉脉水悠悠。肠断白蘋洲。”
图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